close

自以為是的人這個說法,
是形容一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只關心自己認為的情形。

不過主觀進入這個角色內,
就會發現有一種浪漫情結存在,
所謂的浪漫就是心中期許於情感的波濤,
心理上需要滿足一個非實際可觸,
卻在現象中能夠找到不同片刻的零碎記憶,
將這些分散的現象已感受到的美感結合,
就能夠發現自己有了一個認同的美感。

而美感經驗取自於對事物完好的觀感,
但並非實質上的完好,
而是來自於對於缺陷投射的反應質,
其觀念有兩種層次,
一種來自於心理層面建構的神經反射,
另外一部分則是源於現實世界的感官經驗。

結合自這樣的結果產生了一個人對於美的需求,
相對對於醜惡的立場將會決定他對絕對的要求程度,
絕對相對於每個人的美醜,
都有不同的牴觸,
因此在建構美的世界同時,
醜惡也在加速的被捨棄再類似於同等的事物,
若是一個物種群對於此類的事物,
無法協調而只追求絕對的關係存在,
那麼就會永遠活在這兩種相對的絕對中循環。

因此可以了解所謂自以為是的人,
他們並非存在於一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絕對關係,
而是相對於不了解他們的人,
以彼此的絕對來劃分彼此的領域,
藉由此般分化來進行循環的分享互動,
抗拒是為其動力,而追求的結果為更大的分裂,
若有其集體因素作為衝擊完結對立互動,
則會帶動一個新的集體循環,
但是若不從根本上的細部去做協調,
其絕對的自我領域,將還是會將其分裂的戲碼,
繼續永無休止的反覆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視於社會卻倖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